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9:49:03  浏览:80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1985年8月1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5])106号文件发布)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管理以及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等。

第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同时属于省内首创的;本行业先进的;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效果的。

第四条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下列三等:

一等奖,发给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荣誉证书、奖章和奖金五千元;  二等奖,发给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荣誉证书和奖金三千元;

三等奖,发给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荣誉证书和奖金一千元。

第五条 设立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省科委负责办理。

第六条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申报程序如下:

(一)一个单位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按照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省直主管部门,或行业归口部门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上报,如其中某个单项符合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经征得主持单位同意,也可单独上报,其申报程序同上。

(二)省级学术团体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可向业务归口的省直主管部门上报,经初审合格后,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市级以下学术团体或个人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统由市科委负责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三)外省人员、华侨、外籍华人和中外合营单位中的外籍人员在我省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允其申报。其申报程序同本条(一)款。

(四)国防专用的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申请项目,由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负责审查批准,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核准授奖。

凡属军民通用或军转民的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申请项目,由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负责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 经批准的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在授奖前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如有异议,由有关初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裁决;无异议的,即行授奖。

第八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的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九条 一个获奖项目的奖金以最高额为准,不得重复发放。如获奖项目经上一级评审委员会评定提高了奖励等级,其奖金只补发前后奖励的差额部分。  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按照贡献大小,合理分配,不得搞平均主义。贡献大的,应当给予重奖。

第十条 获奖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应撤销其奖励,退回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第十一条 各市完成的、达不到省级奖励标准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各市予以奖励。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条件、奖励等级、奖金数额、评审组织及申报程序等,由各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其奖金由市财政经费支付。  省直各单位完成的、达不到省级奖励标准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省直各厅、局比照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条件予以奖励,其奖金自行解决。  

第十二条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每年进行一次,申报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三月末。

第十三条 本条例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发布的《辽宁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温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


温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温政令第51号


现发布《温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一年七月十三日




温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错案,是指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下同)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过失致使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以及其它侵害行政相对合法权益被依法确认为违法的案件。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监督措施。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责罚相当、有错必纠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申诉和举报的权利。对打击、报复申诉人或举报人的,行政监察机关应当予以查处。

第二章 追究机关与机构

第六条 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错案责任由所在机关负责追究;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的错案责任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追究;受委托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委托范围内造成的错案责任由委托机关负责追究,超出委托范围的由受委托组织负责追究。
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部门的错案,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追究。
错案责任追究机关追究错案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直接追究。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执法错案,可直接予以追究。
第八条 错案责任追究机关所属的法制工作机构(以下统称错案责任追究机构),是本机关办理错案责任追究的机构,具体负责错案责任追究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贯彻有关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投诉;
(三)依照本办法规定对行政执法错案进行审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四)依照本办法规定确认行政执法错案责任;
(五)依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六)指导、督促和协调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还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九条 各级行政监察、人事、劳动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做好错案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章 追究范围

第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受到追究:
(一)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或以其它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五)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六)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七)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和人力的;
(八)依法应该履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和申请颁发证照等法定职责和义务而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并造成实际损害的;
(九)发生行政执法错案的行政机关对已经发现属于错案而不纠正的;
(十)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其它行政执法行为。
前款所列行政执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行为,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应当立案查处:
(一)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是错案的;
(二)上报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重大行政强制措施,经审查确认为错案的;
(三)经行政复议决定予以撤销或变更的;
(四)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予以撤销或变更的;
(五)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责令其限期履行法定行政职责和义务的;
(六)已经造成行政赔偿的;
(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诉、举报经审查确认为错案的;
(八)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经审查确认为错案的;
(九)行政执法机关自行撤销或变更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改变案件定性、处理的,不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一)行政执法依据规定相互不一致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非职权行为,不属于本办法追究的范围。

第四章 错案责任确认

第十四条 错案责任追究机构经过调查后确认为错案的,应当根据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在办案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对案件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下列规定确认错案责任人并划分责任:
(一)承办人独立行使职权造成错案的,承办人为错案责任人;
(二)两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错案的,主办人员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员为次要责任人;共同办理的,作为共同责任人承担责任;
(三)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因承办人的故意行为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承办人为主要责任人,审核人、批准人应负相应的责任;因审核人的过错导致批准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审核人为主要责任人,批准人应负相应的责任;
(四)行政执法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正确,按程序报批,而批准人予以否决或部分否决,造成违法或不当的,批准人承担全部责任;
(五)经集体讨论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而产生的错案,决策人为主要责任人,提出并坚持错误意见的为次要责任人,提出并坚持正确意见的不负错案责任。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在作出追究决定前,应当全面、客观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并听取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章 追究方式

第十六条 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对确认为错案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根据错案后果轻重、错案责任人过错大小等情节,提出如下处理或处分建议:
(一)属于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或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错案,建议错案责任人所在的单位对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
(二)属于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错案,建议错案责任人所在单位责令责任人写出书面检讨,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对错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暂停执法活动,暂扣行政执法证,离岗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发给行政执法证上岗执法;
(三)属于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错案;或者12个月内两次办理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错案,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对错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调离执法岗位,并建议发证机关缴销责任人行政执法证;
(四)属于故意违法执法、徇私舞弊、严重失职而造成的错案,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对错案责任人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由市人民政府追究的错案,经市人民政府法制局提出具体意见上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其它错案的追究经各行政机关法制机构提出具体意见,由各行政机关决定。
第十八条 对于发生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重大的行政执法错案或者拒不纠正行政执法错案的行政执法机关,本年度不得参加先进集体评选,其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本年度不得参加先进个人评选。
第十九条 由于错案责任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错案,导致行政赔偿的,应依法对错案责任人予以追偿。
第二十条 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发生的行政执法错案导致行政赔偿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先承担赔偿义务,后对受托单位进行追偿,受托单位再对承担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追偿。

第六章 追究程序

第二十一条 错案责任追究机构追究错案责任,应当按照下列程序:
(一)发现错案线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二)确定对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并书面通知被调查单位和有关人员;
(三)全面收集证据,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四)决定提请错案确认;
(五)查明错案的原因、情节、后果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错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依照本办法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决定或批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对错案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在作出处理决定的同时,应当纠正造成错案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对错案责任人不及时处理的,上一级行政机关错案责任追究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作出处理,并可视情节轻重向有关机关建议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将认定错案结论和处理决定5日内通知错案责任人。
错案责任人对确认的错案责任及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机关应在受理后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二十四条 错案责任人对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机关申诉。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徐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条例

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


徐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条例

(2000年9月27日徐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九次会议制定

2000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程建设监理活动,保证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 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 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工程建设监理,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监理单 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 监理合同等,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的监督。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及对监理活动的监督管理 ,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县(市)、贾汪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 建设监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工程建设监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HS2*2〗〖JZ〗第二章建设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采用招 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实行委托监理。

鼓励建设单位对其他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委托监理。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实施监理:

(一)具有与建设工程相适应的监理资质等级;

(二)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没有隶 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同一监理单位实施对单位工程同一标段的施 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督。

第九条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监理合同。提 倡采用国家制定的标准合同文本签订监理合同。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合同约定的监理费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监理收费标准。

第十条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监理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批准文件、技术资料、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文件、工 程建设承包合同及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等原始资料;

(二)将委托的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施工单位。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有权要求监理单位更换不履行监理职责的监理人员 。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监理单位同意在其监理的工程上使用不合格或者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要求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实 施监理。

第十二条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工 程验收。

第三章监理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并取得营业执照 后方可从事监理活动。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所承接工程的监理需要,按照下列规定组 建工程监理机构、安排监理人员:

(一)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具有岗位证书的监理助理员组成 监理机构;

(二)每个监理机构必须有一名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每名监理工程师不得同时承 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工程项目的监理业务;

(三)监理人员构成应当专业配套。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监理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

(一)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二)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细则;

(三)按照监理规范要求和监理细则,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 理,并做好监理日志和监理制度执行情况记录;

(四)参与工程各阶段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签署工程建设监理意见;

(五)监理业务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档案资料。

第十六条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设计 文件、工程承包合同、监理合同,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 ,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监理单位及其监理人员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监 理单位对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

第十七条工程建设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工程师根据总 监理工程师的授权从事监理工作,并对其承担的监理业务负责。

第十八条监理单位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 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超越资质等级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名义承接工程的,应当书面 通知建设单位,并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对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监理单位应当发出书面监 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改正。

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或者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理单位有权要 求改正;不改正的,监理单位有权拒绝参加竣工验收,有权拒绝移交有关监理档案资料。

第十九条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证书及岗位证书的颁发,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监理助理员资格证书:

(一)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二)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十年以上。

取得监理助理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经所在监理单位同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岗位证 书后,可以从事工程建设监理辅助性工作,但对监理的内容无签字认可权。

第二十条监理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工程监理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建设监 理业务;

(二)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三)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 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仍承接该项工程的监理业务;

(四)转让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五)以低于国家规定的监理收费最低标准承接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第二十一条监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任职;

(二)同时在两个以上监理单位任职;

(三)从事建筑施工或者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的供应业务。

第二十二条监理单位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 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照规定检查,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与施工单位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章施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对监理人员不按照规定的方式实施监理、拖延检 验影响施工进度的行为,有权向建设单位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服从并配合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一)及时向监理单位提供施工技术资料、特种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证书以及建筑材料、建 筑构配件、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准用证和建筑材料检验报告;

(二)对建筑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送检测单位检测;

(三)按照监理指令及时改正施工。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未经监 理工程师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核查并验收签证的,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监理单位的,申请人应当将申请材 料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作 出决定,报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监理单位资质证书。

第二十六条监理单位应当自签订监理合同之日起七日内,将下列材料 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招标确定监理单位的,提供招投标文件;

(二)工程建设委托监理合同;

(三)监理单位资质证书;

(四)监理机构组成人员及岗位证书;

(五)主要监理设备资料。

第二十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下列事项进行检 查:

(一)监理机构的组建及监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二)监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三)监理规划及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

(四)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理方式及履行职责情况;

(五)监理记录情况;

(六)施工单位接受监理及建设单位履行监理合同的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 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监理单位未按规定组建监理机 构或者安排监理人员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监理助理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责令改正,处以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岗位证书。

第三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的,由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对专业建筑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