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黑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02:05  浏览:84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黑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业经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省人民政府第八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二○○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省长宋法棠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交通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防交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国防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国防交通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并为国防交通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第五条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主管全省国防交通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市(行署)、县(市、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国防交通工作。

  铁路、交通、航运、航空、邮政、通信、管道运输、公安交通等部门(以下统称交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的国防交通工作,并接受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指导、检查、监督。

  第六条国防交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本级国防交通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向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报告年度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条地方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应当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上级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同级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军事机关共同拟订,并征求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完成国防交通保障任务。

  第八条国防交通建设规划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编制,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交通、邮政通信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国防交通建设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年度用地应当分别纳入省、市(行署)、县(市)年度用地计划。

  第九条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交通建设规划时,应当经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并将确定的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和其他需要申请国防交通经费投资的建设项目列入交通建设规划。

  第十条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其设计鉴(审)定应当征求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军事部门意见。竣工验收以及验收后的资产、资料交接工作,应当有所在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参加。

  承担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项目设计报告中对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内容作出说明。

  第十一条国防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承担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规定,履行工程质量责任,确保国防交通工程和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质量。

  第十二条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埋设管线、电缆等,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和市政道路主管部门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应当征求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意见。

  第十三条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由交通管理部门内的各专业技术队伍组成,应当建制完整、工种齐全、设备先进,并保持人员稳定,保证一人一职。

  第十四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结合生产、抢险救灾等任务,有计划地对专业保障队伍进行训练和演练。

  第十五条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由交通线路管辖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由交通线路沿线、交通设施周围地区的群众组成,可以独立承担或者支援专业保障队伍承担运输、防护和维修、抢建等任务。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专业训练,由有关军事机关统一安排;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提供教材、器材和业务指导。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提供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备等运力注册登记、变更登记的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战时或者特殊情况下被动员或者征用运力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义务,保证被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并保证随同的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技能。

  需要对被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应当经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十八条军事行动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交通运输保障,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组织,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当依据国防交通运输保障计划和要求优先安排,并保证迅速准确、安全保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为实施国防交通运输的人员提供饮食、住宿和医疗方便。

  第十九条配合军事行动和实施特殊情况下交通运输保障的装备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因执行任务负伤、致残、牺牲或者病故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第二十条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由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需要提出,经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后,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列入本级人民政府物资储备计划。

  交通管理部门代国家储备的战备物资计划的提出或者批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国防交通储备物资主要用于战时和特殊情况下交通、通信设施的抢修、抢建。未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第二十二条遇抢险救灾或者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确需动用县级以上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的,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应当按照规定向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单位支付费用。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单位取得的费用应当用于储备物资的补充、更新、配套和维修,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管理。

  动用物资储备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归还,造成损坏的,应当由使用单位出资及时更换和补充。

  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的使用规定,由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的报废、降价、更新,应当报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当纳入各级科学技术研究规划、计划。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应当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登记,需要转让的应当经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第二十五条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应当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贯彻国防要求的;

  (二)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或者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用途或者擅自作报废处理的;

  (三)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

  (四)未经批准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扰乱、妨碍军事运输和国防交通保障的;

  (二)扰乱、妨碍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

  (三)破坏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

  (四)盗窃、哄抢国防交通物资的。

  第二十七条危及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安全或者侵占国防交通控制用地的,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情节较轻的,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八条逃避、抗拒运力动员或者运力征用的,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相当于被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价值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国防交通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采取强制措施的;

  (三)违反国家规定私自处理罚没款、罚没收入的;

  (四)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的;

  (五)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六)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二○○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管辖异议是当事人质疑受案法院管辖时提出的一种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本是法律赋予案件被告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追求实体及程序公正的一项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对此有详细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受案法院在收到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后,依法应当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还需召集双方当事人听证,并针对当事人所提出的管辖异议区别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因此管辖异议的审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我国民诉法规定管辖异议的裁定,当事人不服可以提起上诉,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管辖异议审查的周期及难度。

  笔者在审判实践中却发现,某些案件中当事人明知受案法院有管辖,为了达到拖延时间,拒不履行义务的目的恶意提出管辖异议,这种行为不仅妨碍了原告权利的实现,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此类管辖异议被滥用情形出现,除了当事人恶意拖延诉讼这个主因外,还有其他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管辖异议缺乏启动条件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虽然规定了当事人认为受案法院无管辖可以提起异议,但没有限定提出管辖异议条件,因此在审判实务中当事人只需一纸申请,无需任何合理理由便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启动管辖异议程序。

  二、管辖异议启动成本低廉。自从2007年诉讼费下调以来,各类案件受理费大幅度下降,一方面“诉讼大门”以更低的标准朝普通百姓开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当事人利用程序缺陷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根据新的诉讼费收取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不需交纳费用,即使不服法院作出的管辖异议裁定再次上诉的,也仅只需交纳数十元的受理费。

  三、管辖异议滥用缺乏定性及制裁机制。法无威则难立,我国现行法律中缺乏对管辖异议滥用的定性,更无对管辖异议滥用应如何进行制裁的规定。在此法律环境下,当事人即使恶意提出管辖,最终法院裁定不成立,也只需承担被法院驳回的后果,因恶意提出该异议引起种种后果,异议人则无须承担责任。

  管辖异议的滥用,一方面会引起诉讼的延迟,原告方得合法权益无法得以及时实现,影响司法的公正及权威,另一方面管辖滥用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治理。结合审判实践,笔者拟提出几点建议:

  一、合理收取诉讼费用。出于保护合理管辖异议防范恶意及不当管辖异议的目的,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当事人提出异议是否被法院采纳实际收取诉讼费用,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被法院驳回的按诉讼标的比例收取费用,如异议被采纳则退还该笔费用。

  二、规范异议启动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在法条中设置管辖权异议提出的条件及理由要求,由承办法官当庭对管辖异议进行初审,对不能提出必要证据以及明显无正当理由的申请,以及共同管辖案件仅以认为其他管辖法院审理更合理为由提出申请的,当庭作出决定,不予审查。

  三、依法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异议审查,将管辖权异议分为合理异议、不当异议、恶意异议,依法对恶意管辖异议行为进行制裁,按照妨碍民事诉讼行为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如恶意提出管辖异议,且最终裁定不成立,造成审判迟延,损害对方利益的还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

东营市学校安全教育暂行办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市学校安全教育暂行办法

《东营市学校安全教育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

市长刘国信

二OO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东营市学校安全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
  第三条学校安全教育,应当以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逃生技能为主要内容。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教育课程设置
第五条学校应当将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开设安全教育课,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
  第六条学校应当采用市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符合国家规定和本市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为主要学习教材。
  第七条学校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班会、队会、征文、演讲、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第八条消防、电力、卫生、公安等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辖区内的学校,开展以防火、防触电、防食源性疾患和重大传染病、防交通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演练。
  第九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开学、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
  第十条学校应当定期邀请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安全教育集体活动。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将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技能列入期终考试范围。  
第三章学校安全教育师资建设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按照在校学生1000人以下配备1名、1000人以上2000人以下配备2名、2000人以上配备3名的标准,配备安全教育专任教师。
  学校可以聘任具有相关安全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兼职教师。
  第十三条学校安全教育专任教师应当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具有相适应的安全教育知识水平。
  第十四条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学校安全教育专任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专任教师的执教能力。 
第四章督查与考核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六条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学校安全教育专任教师执教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担任安全教育专任教师。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目标责任制。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师生安全知识水平作为对学校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对学校的年终综合考评。考评不达标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单位;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情况列为政务督查事项,加强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